欢迎来到井冈山红井冈培训基地官方网站!
井冈山领导干部红色教育培训

红色故事

正文

米缸的故事

时间:2018-07-14来源:阅读:()

米缸的故事

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

1927年9月24日,工农革命军在向井冈山转移途中,几经转辗来到了莲花坊楼乡的甘家村。这天早上,太阳刚爬上山坡,就听见村头有人大喊:“哎——乡亲们,外面又来兵了,赶快往山里躲!”

村民们一听说外头又来兵了,慌忙收拾了一些衣物,拖家带口,急急忙忙地就往深山里逃命。工农革命军进村时连一个老表也找不到。这时,部队已经断粮,炊事班长接到上级命令,要炊事班尽快在村子里找点吃的来,好歹给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填填肚子。炊事班接到命令后立即分头在村子里寻找食物。他们走在村里,发现寂静得出奇,连个人影都没寻着,更别提有什么食物了。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,突然听见村子西头传来了一位炊事员兴奋的叫喊声:“班长,快来呀,我找到粮食了,找到啦!”战士们在寻声赶去,原来在一间简单破陋的矮房的角落里,发现了一个古铜色的大米缸,缸里装着大半缸白花花的大米。

战士们非常高兴:“班长,赶紧拿回去做饭吧。上千双眼睛都在紧巴巴地望着锅里呢。”

“可是,这拿回去会违反规定呀?”班长犹豫不决。但一想到那些瘦得皮包骨头的战友们,又不免心酸起来,“好,听大家的,但这是最后一次,绝不能有第二次。”

为了解决燃眉之急,约莫过了半个小时,炊事班长把就这半缸香喷喷的白米饭煮好了给战士们吃,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,班长的心里乐开了花。然而,当毛泽东得知战士们拿了老乡家的米做饭的事之后,把炊事班长叫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。为了不损害群众的利益,毛泽东责令部队要照价赔偿。因为没有那么多的银圆,再加上当时主人也不在家,不好付钱,工农革命军就留下了一封感谢信,并卷好一床棉絮放在米缸里用来抵米钱。

其实,这家的主人是一位叫陈娇枝的年轻妇女。由于当地老百姓不了解工农革命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,以为又是军阀部队来了,青壮年害怕抓丁纷纷往山里逃跑,其他人也都躲藏起来。当时陈娇枝正要分娩了,来不及躲上山,只好躲在又破又黑的柴房里生下了一个男孩,他丈夫也躲起来了。但陈娇枝的丈夫并没有躲远,他惦记着家中的爱人和孩子。当部队一离开村子,他就回到了家里,看到米缸上放着一床棉絮,缸里原来剩下的一点米不见了,但有张纸条,上边写着:“对不起,我们刚到你家找不到人,把你们的米拿去吃了。给一床棉絮作为补偿,请收下。” 

从此,这口米缸成了陈家的传家宝。解放后,陈家翻了身,添了新家具,唯独这口缸没有舍得换,几十年过去了,缸裂了个缝,陈娇枝用桐油掺石灰补了补还在用。如今,这口米缸,陈娇枝把它捐赠给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。

一个政党、一个政权,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损坏东西要赔,这是军队中铁的纪律。以人为本、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根基和本质要求,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。只有全党同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做到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,才能使党的事业获得最广泛、最可靠、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。


本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
网站首页

拨打电话

联系我们